财务评价不再是枯燥的数字游戏啦!安永EY带来全新思路,用智慧财务助力企业变身新质生产力的超级英雄,快来看看怎么让财务指标“活”起来,为企业注入超强能量吧!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浪潮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以反映企业静态财务表现为核心,难以全面展现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度动态业务表现。因此,构建一套适配新质生产力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既是企业科学衡量战略落地效果的抓手,也是引导资源向高价值领域配置的关键工具。
新质生产力的深化与演进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先进生产力。它强调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方式,并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创新和质量为核心标志。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创新要素的投入与应用,强调通过技术进步与模式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构建以打造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财务指标体系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需跳出“财务”看“业务”,遵循“战略分解–指标设定–追踪应用”的逻辑框架。以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目标为纲,从研发创新、绿色可持续、协作协同、人才培育等维度拆解形成可执行的关键举措。然后,识别各关键举措的成功要素,转化为能够衡量生产力是否满足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关键评价指标,用以量化关键举措成效。最后,建立实时预警与定期分析相结合的指标追踪管理机制,通过量化指标数据驱动相关负责人快速响应并动态调整提升策略。
图: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构建框架
战略分解:企业应如何打造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主体,企业应当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本质的基础上,设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并将其转换为可执行的关键业务举措。打造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从以下几个核心方面入手。
01 加码创新与研发投入。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根本动力。
技术创新:加大创新与研发投入,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体系,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治理创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从而实现治理效率的提升及成本的降低。
技术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与其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科研合作关系,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速推动概念转换为市场的落地。
02 践行绿色转型与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企业应加快绿色发展转型,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
推动减排:企业应积极引进并采用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提升高效节能设备及电器使用率,加大绿色科技创新力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
循环经济:通过废物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推动废弃物的再利用。
碳资产管理:建立覆盖碳排放目标、碳监测、碳交易、碳分析的全周期碳管理体系,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03 拓展合作协同与跨界布局。
通过产业及区域协同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形成创新与竞争合力。有能力的企业则可以打破产业边界,加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产业协同:与产业链生态伙伴通过战略合作、产业联盟、联合研发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供应链优化、市场拓展及产品开发,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区域协同:参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打破地域壁垒,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促进市场一体化和要素自由流动。
产业培育:通过内部创业、外部重组并购、跨界合作、孵化器或加速器等方式,进入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行业。
04 强化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企业应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端研发型及应用技能型复合人才,构建人才培养、发展、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人才培养:基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核心能力和关键技能,建立包括内部课程、外部进修、校企联培在内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促进人才的持续发展与成长。
人才发展: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转岗、轮岗、晋升等机会,让员工在企业中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
人才激励:建立以创新能力、业绩贡献、技术水平等为核心的综合人才评价标准,并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在有效提升人才留存率的同时持续激发人才的活力和积极性。
图: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及核心举措示例
指标设定:
如何科学衡量和反映关键举措的执行效果
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主要通过计算各种财务比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这种评价体系往往重财务因素而忽视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生产力的影响,且多基于历史数据,缺乏对未来的预测和前瞻性分析,因此在衡量新质生产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为了克服传统财务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新型评价体系需涵盖新质生产力涉及的各个业务维度,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采取的各项关键举措的综合表现。新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如下特点:
►战略导向:体现业务因素对长期竞争优势的驱动作用,而非仅关注短期财务结果。
►多维融合:整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反映新质生产力的综合价值。
►动态适应:随技术迭代、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
针对每项举措提炼、识别核心成功要素,然后转换为可衡量的关键指标。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合作协同与跨界布局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追踪应用:如何充分发挥指标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
指标设置完成后,对于其后续的跟踪与应用亦十分重要。除定期对于指标执行情况的分析之外,企业应建立“监测-行动-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指标结果反映业务绩效、揭露业务风险,实现数据驱动的经营决策及管理提升。
►监测:借助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对于指标执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展现,结合预设的预警和分析逻辑,进行及时的异常波动识别(如某研发项目成本连续3个月偏离高于阈值),并快速通知至指标负责人。
►行动:指标负责人应当对指标数据进行深入的穿透式分析,找出执行偏差的根本性原因,并针对性地制定并执行具体的行动方案。
►反馈:对行动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比行动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相关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进一步优化与改进相关管理工作。
图:评价指标应用的闭环管理机制
结语
在企业经营日益依赖数据的今天,科学、精准、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已成为企业战略落地和绩效提升的关键抓手。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的核心逐渐转向智能化、创新化、数字化和协同化。安永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与行业洞察,致力于协助企业构建适配战略目标的定制化指标评价体系,推动数据驱动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能,助力企业打造和培育新质生产力。
特朗普又回来了!这次他带着“美国优先2.0”强势登场,中国药械企业出海的路好像又被堵了一截。是挑战还是机遇?快来看看这场全球博弈背后的真相!...
2024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管理会计应用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构建统一的会计数据标准体系”, “完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标准,为输出结构化、高质量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稳固的数据基础支撑”。在此背景下,以数智技术驱动,加强业财数据标准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实现数据价值、业财融合与管理升级的关键路径。...
在不确定性中探求确定性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24年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那便是“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包括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参与了选举;碎片化监管格局下的监管不确定性,如美国推迟采用《巴塞尔协议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