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智库发展的比较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进步,智库自身的概念也在随着知识边界的扩张蓬勃发展,从传统的单一化、简单化,向现代化、多元化、专业化、复杂化发展。

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材料,虽然“智库”这个词汇起源于现代社会,但是构成知识载体的人,却一直与人类历史如影随形。如中国古代的军师、谋士,他们作为古代智库,不断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变革;又如中国现代的研究员、专家顾问,也都在各行各业用知识影响行业的发展。

总体来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进步,智库自身的概念也在随着知识边界的扩张蓬勃发展,从传统的单一化、简单化,向现代化、多元化、专业化、复杂化发展。

中美现代智库的发展历程

01 美国现代智库的发展历程

美国作为现代智库的起源国家,其现代智库的发展已经历经百年之久,二战胜利后长期引导全球智库的发展,并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参考美国智库专家詹姆斯·G·麦甘的理论,美国智库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对应着智库的不同发展特点。

1.第一阶段(1910-1945),美国现代智库的起源

这个时期,全球经历了一战、二战、经济大萧条等诸多历史性事件的洗礼。美国国内面临长期通货紧缩、失业率大增等问题,社会矛盾持续爆发。这个时期政府及企业决策层逐渐意识到,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及频繁的外部风险冲击,传统的决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需求,重大决策对深度智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庞大的市场需求催动了第一代现代智库的发展,很多智库至今仍活跃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如1910年成立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1927年成立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等。

2.第二阶段(1945-1962),具备深度研究能力的智库崛起

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催动局部地缘战争爆发,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夺开始空前激烈。为了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取得竞争优势,美国现有的智力供应已经不能支撑其全面增长的对抗需求。所以更多以深度研究为主体的专业智库登上历史舞台,如1948年崭露头角的兰德智库,以及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美国防务分析研究所、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等。这个时期的智力需求主要以合同委托合作的方式开展。

3.第三阶段(1962-2000),智库衍生出社交属性

这个时期美苏竞争全面进入高潮,意识形态竞赛、军备竞赛、科技竞赛齐头并进,美国经济在高强度竞争的挤压下一度陷入滞胀,而全面竞赛意味着对各个研究领域智力服务的全方位需求。持续爆发的市场需求,催动美国现代智库的进一步发展,而智力服务需求的领域,也从传统的知识研究,向以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开展游说的社交型智库转型。如美国政策研究所、伍德罗·威尔逊国际研究中心等,都是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壮大。

4.第四个阶段(2000至今)

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确立了世界第一大国的绝对领先地位,全球迈向一体化发展、现代化发展。虽然美国智库数量增长开始放缓,但是研究开始走向多元化,社会科学、人口、环境、能源、医疗、教育等细分领域全面开花。由此,美国智库出现了一批全能型智库,深度影响着世界发展。

02 中国现代智库的发展历程

中国智库的起步较晚,与美国百年智库的历史相比,我国现代智库发展仍处于“青年期”,随着中国打开国门加入全球化的阵营,面临的各类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整体上来说,我国智库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1992),智库发展探索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稳定期,随着开放国门后国内外信息差大量出现,政府意识到想要完成社会与经济的大跨步式发展,需要充分借鉴海外发达国家的市场化发展经验。所以国内首批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现代化智库开始建立,如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等,这个时期的智库以整合内外部信息差为主,为党政军提供智力支持。

2.第二阶段(1992-2015),智库数量快速扩张期

随着邓小平南巡、加入世贸组织等历史性事件发生,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受到外部文化、资金、信息的冲击也越来越强,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开始与世界融合。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内对智力服务的需求达到空前热度,国内智库发展进入爆发期,智库数量大跨步式发展。智库结构上,我国智库基本形成了以党政军智库为主体,以高校智库与民间智库为辅的多元发展格局。

3.第三阶段(2015至今),中国特色深度智库发展期

2015年后,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低速期,长期积累的债务、资产泡沫、贫富差距等问题开始显现,我国经济也步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需要,国际层面,中美关系逐步陷入“新冷战”格局,国际矛盾的积累已经不容忽视;国内层面,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新生人口断层等重大问题也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内外部矛盾的集中爆发,衍生出我国对深度智力支持的需求,而我国智库行业,也开始迈向高质量发展期。

中美智库的对比分析

政治体制与发展模式的不同,造就了中美智库的差异,从智库结构、高端智库数量、智库人才构成及流动性、资金来源四个方面分析中美智库的异同。

01 智库结构

我国智库以党政军为的官方智库为主,大部分由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发起建立。根据CTTI(中国智库索引)2018年收录数据计算,我国党政军智库为主体的官方智库占比11%;高校智库占比62%;以社会科学院、党校行政学院、各类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准官方智库占比19%;以企业智库、传媒智库等机构为主体的民间智库占比8%,智库结构主要以官方智库与准官方智库为主。

美国智库的发起人主要是企业、基金会,所以非营利性民间智库数量最多,美国智库的发展善于利用非营利性的中立身份达成非中立的目的,各利益集团主要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对智库产生影响。

02 高端智库数量对比

根据TTCSP的《2019全球智库报告》排名,2019年美国智库1871家、中国智库507家、分别位列全球智库综合排名的第1位、第3位。在全球智库30强中美国入选10家、中国入选1家,从入选智库数量来看,虽然2019年我国智库综合数量排名位于全球第三,但高端智库的数量偏少。

03 智库人才构成及流动性

我国智库的人才结构主要以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为主,行政属性明显,稳定性高,所以智库人才流动性相对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较难。

美国智库人才结构以高校、政府官员、企业等多元来源为主,涉及专业背景可能包含社会科学、数学、医学等众多领域,政府与智库之间通过“旋转门”机制实现双向流动,更易补充新鲜血液。

04 资金来源

我国智库的主要资金来源高度依赖财政拨款,资金筹措手段相对单一,所以政府机构对智库保持绝对的影响力,但是另一方面,智库对财政拨款的高度依赖,也在限制智库自身的扩张与发展,同时加重财政负担。

美国智库的资金来源广泛,主要来源渠道包括个人捐赠、企业捐赠、基金会捐赠、政府财政拨款等,整体来说智库资金压力小,不同利益集团对不同的智库影响力均有不同。

中国特色高端智库的发展建议

01 调整智库结构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我国要按“按照公益服务导向和非营利机构属性的要求,积极推进不同类型、不同性质智库分类改革,科学界定各类智库的功能定位”。

整体结构改革方面,结合我国以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准官方智库为主体的官办智库结构,未来可以增加民间智库的占比。

局部改革方面,对我国数量最庞大的高校智库、准官方智库实施去行政化改革,完成从行政化非营利机构向具备现代公司制度的非营利机构转型。

02 提升智库质量

我国智库整体数量位于世界前列,但高端质量智库依然偏少。未来发展可以借助建设中国特色高端智库的改革东风,借力政策优势、市场需求优势,推动智库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智库研究内容适应时代重大重要领域的应用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工作,避免形式主义,打造深度智库、高端智库,助力我国智库行业的高质量良性发展。前面提升我国智库的全球影响力,输出“中国观点”“中国思想”。

03 增强智库人才流动

借助智库去行政化改革浪潮,推动智库人才劳动关系合同制,通过控制长期短期劳动合同签约比例,既稳定高质量人才队伍,又能保持智库内部人才的流动性。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以科学的方法选拔智库人才,打造攻守兼备的人才服务梯队。同时,借鉴海外经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旋转门”机制,加强智库之间、智库与企业之间的流动。

04 减少智库财政依赖

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来源是智库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智库整体对财政拨款依赖度较高,未来发展应在现有收入来源的基础上,多元化拓展其他渠道的经费来源,既可以增强智库的独立性,又可以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财政拨款减少对智库稳定运营带来的风险。收入渠道上,除了传统的财政拨款,还可以拓展其他单位委托项目收入、媒体运营收益、捐赠收入等。


立即QQ咨询   在线提交咨询问题

微信公众号 chnmc-com,微信扫码关注

WORK WITH US

预约咨询服务

有管理问题,中国找管理咨询平台!

提供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信息规划、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企业助手一站式服务!.

现在就预约咨询服务

填写一下,我们帮您解决问题

可以QQ联系: 896161733;也可以电话: 18121118831

商务服务

微信或者电话联系:18121118831

商业计划书

商务文档撰写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点击查看详细

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务咨询业务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点击查看详细

物流产业园区规划

商务咨询业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点击查看详细

PPT设计制作

商务PPT制作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含论文PPT)。

点击查看详细

中国管理咨询网服务客户

真诚合作
brands-small4
brands-small3
brands-small2
brands-small1
brands-small4
brands-small3
brands-small2
brands-sma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