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详细而全面的咨询,来帮助自己确定走向与路线,帮助自己解决有关生存与竞争的各种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咨询公司纷纷成立,并得到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详细而全面的咨询,来帮助自己确定走向与路线,帮助自己解决有关生存与竞争的各种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咨询公司纷纷成立,并得到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管理咨询类公司已有近万家。但从整体来看,整个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不够规范,至今没有全国性的行业组织;从个体看,国内公司业务水平与管理能力与国际一流咨询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咨询公司逐年增多,因拖欠咨询费而对簿公堂的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
笔者查看了近年来的一些咨询费用纠纷的案件,归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咨询服务的内容较难量化,这也是困扰咨询业发展的一个难题。不少咨询公司在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但由于没有量化统计或证明其与合作方的相关性,得不到最终认可。
二是合作方发生股权变更。由于大股东发生变更,相关责任转移,引发费用推诿现象。
三是原始协议不完善。相关条款不够详细,表述模糊,导致争议发生。
四是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合作方对其不满,故意拖欠费用,等等。
不论是何原因,最终结果往往是曾经“亲密合作”的两个公司“一拍两散”。
目前,国内的投资咨询机构往往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方面作为投资者,在项目上有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作为咨询者,部分参与公司的经营运作。不可否认,许多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得到投资咨询机构的大力帮助。作为回报,得到帮助的公司往往出让部分股权或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这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一条“游戏规则”,甚至可以说是“铁律”,也是投资咨询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在一件普通的投资咨询合作中,如果有一方不履行这样的规则,那合作就不可持续。如果这样的违约事件成为国内公司的常态,那么投资咨询行业的发展将不可持续。
正如一家公司要发展得好,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一个行业要实现健康长远发展,参与各方都要遵守行业的基本规则。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