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企业供应链转型挑战 – 出海篇 | 供应链咨询案例和论丛 物流供应链咨询 智慧物流产业园区咨询

佚名 来自:普华永道 点击:

普华永道:企业供应链转型挑战 – 出海篇

ChatGPT 颠覆了整个咨询行业!不会用的公司和咨询师必然淘汰!
马上体验学习ChatGPT及其它大模型:点击体验(需输入会员密码)

注册会员无需翻墙即可使用 ChatGPT特惠:

  • (1)包月使用299   包年使用2999  | 微信:18121118831联系;
  • (2)送一个月以上的咨询报告库VIP会员,可以浏览下载上万篇咨询和行业报告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持续推动和中国企业竞争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出海”行列,以寻求业务进一步增长。同时,海外市场需求的快速演化和日益复杂的全球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也促使中国企业及在华运营的跨国企业更加关注供应链安全和优化,以应对由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近期,普华永道税务与行业咨询专家分别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香港举办的中国税务沙龙活动中,分享了供应链转型话题,获得了与会者的热烈反馈和高度评价。“供应链及价值链转型系列”将回顾此次供应链转型探讨的税务考量。企业供应链转型挑战 – 出海篇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概括了中国出海企业的主要特征和供应链运营主要挑战。

出海企业画像及主要特征

普华永道思略特的行业咨询专家根据过往项目经验及市场洞察,将出海企业归纳为以下三类:增长驱动型、伴随出海型和风险抵御型——不同类型出海企业的画像及特征以及战略目标均存在显著差异。

640.png

信息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

https://www.pwccn.com/zh/services/consulting/publications/ways-address-challenges-industrial-goods-manufacturers-jun2023.html

增长驱动型企业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中国企业能够根据客户要求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尤其在工业制造、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制造”已经逐渐成为海外市场的新宠儿,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也拥有了“走出去”的底气与实力。如今,许多在国内市场表现不凡的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以寻求进一步业务增长。从规模上看,国有企业仍然是中国出海企业的主力,但近年来,来自不同领域越来越多的头部民营企业正加入“走出去”的行列,从企业数量上看,截止2022年年底,出海的民营企业(~55%)已经超过国有企业(~45%)1。

伴随出海型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国际领先企业出于运营成本等考量,将生产基地向东南亚等低劳动成本地区迁移,此类场景在3C、传统能源汽车行业尤为明显。下游核心客户的搬迁也将对其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产生一定影响,为维持现有订单和业务规模,保障业务可持续性,许多上游供应商跟随核心客户一同将生产基地迁移至海外,其中包括本地企业和在华运营的跨国企业。

区别于第一类出海场景,伴随出海型企业海外布局主要目的为服务原本核心客户迁移后的产品需求。例如,近年来苹果正逐步将其生产线转移至印度、东南亚等低劳动成本地区,印度生产的苹果手机占全球总产量比例显著上涨2,与此同时,果链供应商,如和硕、纬创、京东方等也逐步深化印度及东南亚布局,以满足苹果及其他3C客户的海外产品供应需求;此外,特斯拉、丰田、大众等汽车生产巨头在越南、印尼等地区的投资也带动了诸如宁德时代、日本电装、采埃孚等产业链集团企业加速东南亚供应链布局(如新生产线建立、中国生产线迁移等)。

风险抵御型企业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正加大企业在华业务运营的不确定性,如部分国家在新能源、高新科技等领域提高中国出口商品关税税率,或提高产品补贴申请门槛;以及对核心原材料进行出口管制等等。

在此背景下,以中国为制造基地的业务模式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关税提升、无法获得相关补贴、订单履行困难等挑战,进而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及盈利水平。因此,一些中国企业及在华跨国企业为规避限制性政策影响,正采取诸如生产基地迁移、技术授权等模式深化全球业务布局,例如,近年来多家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在东南亚地区设立生产基地;锂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合作在美国建立电池工厂。

出海企业供应链运营主要挑战

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包括产品需求差异、客户采购习惯差异、产品交付形式差异等。针对不同海外市场特征,打造差异化交付能力是所有出海企业在海外业务开展初期面临的主要挑战。

此外,出海企业基于出海目标及海外业务发展规划差异,其在海外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关注点也不尽相同:

增长驱动型企业

多数中国企业在出海初期通常以产品销售为导向。针对非销售流程,企业通常以远程支持为主,在海外业务拓展初期或海外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时,国内现成的、完善的运营体系为其海外开疆扩土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伴随着海外业务扩张,企业需针对不同海外市场的市场特征制定差异化业务扩张策略,其对运营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国内市场特性打造的运营体系和远程支持的模式对海外业务支撑将愈发乏力。具体而言,随着公司业务站稳海外市场并实现多区域扩张,来自不同地区、客群的多元化需求将给出海企业在客户及市场需求响应、“订单到交付”运营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例如,多数企业在海外业务开展初期普遍采用集中生产模式并呈散点形建设仓库。而随着业务版图扩张,集中生产模式下的交付水平及响应时效性瓶颈将日益凸显,此外,缺乏多层级的仓网规划也将导致仓储物流无法灵活应对终端市场需求波动。最终进一步影响出海企业交付水平。

伴随出海型企业

该类企业海外布局现阶段主要以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为主,而由于当地的基本国情、市场环境、地域文化、政策法规等与中国大相径庭,出海企业需结合当地政治环境风险、营商环境、产业链完整度、人力成本及人力资源丰富度等关键考量因素,深入审视未来的经营战略,进行供应链迁移的战略决策。

  • 政治环境风险: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海外业务平稳运营的前提,政策变动等不稳定因素将会对供应链造成巨大且不可控的影响;

  • 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目标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缺乏良好的营商环境将直接导致目标区域企业遭受人才引进、资本注入等瓶颈;

  • 产业链完整度:产业链完整度直接反映目标地区核心竞争力,缺乏完整产业链布局的地区将造成当地企业面临物流成本高昂、产品交付周期不可控等挑战;

  • 人力成本及人力资源丰富度:生产劳动力是制造业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劳动力成本及人才储备是决定企业盈利水平及订单交付效率的关键;

  • 配套设施完整度:目标地区基础配套设施(如交通运输、水电配套)将直接影响企业交付水平及运营成本(生产成本、交付成本等);

  • 土地使用及建设成本:作为制造业企业核心基础投入之一,高昂的土地使用及建设成本将显著提升企业财政压力,并影响其盈利水平。

风险抵御型企业

许多中国及在华运营的跨国企业试图通过深化全球业务布局,以缓解由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业务挑战。而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通过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端到端运营管理及持续评估目标海外市场政策动向,以实现有效风险规避和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

首先,企业需基于目标市场政策要求,优化整体供应链架构,加强对研发、采购、生产等供应链核心环节的管理,确保产品达到目标出口国市场准入、生产地等合规要求。

与此同时,企业需密切关注目标海外市场政策变迁,如关税、补贴等政策可能出台对产品生产地更严格的限制,从而增收特定地区生产产品的贸易关税;以及出口管制政策可能限制部分地区原材料可获得性等等。通过持续政策动向追踪,规避相关市场政策变动对海外业务的影响。

出海企业运营模式的价值链布局和税务规划

为实现不同的出海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应当同时对出海的运营模式做好前瞻性的价值链布局和税务战略规划,从而有效地构建资金链,优化税务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增长驱动型企业,普华永道建议综合考虑企业的中短期目标和长期商业目标(如上市计划),在全球重新建立单一或多元的主体公司,在支持集团企业境外业务管理和发展的同时,实现与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相关的无形资产构建、迁移、或授权,筹划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度、利润分配、和全球税收效率等。

对于伴随出海型和风险抵御型企业,如新设立的海外工厂(公司),如何有效地实现资金回笼、抵御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和应对当地政府及税务机关的挑战,需提前做好清晰的价值链定位、及对供应链迁移所带来的交易链路、利润结构、进出口价格变化可能牵涉的财税、海关、外管等相关因素影响做好蓝图规划。

结语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维持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许多中国企业及在华运营的跨国企业将加强全球化布局作为实现营收增长、维持业务可持续性以及规避由宏观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此过程中,出海企业需要关注诸多供应链运营方面的挑战与困难。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出海企业,需同时考量海外供应链布局所配衬的整体运营模式及合理的价值分布,其在主体公司、生产基地、仓网选择等过程中还需对税务相关问题进行通盘考虑,包括目标市场保税区分布、海关进出口便利性、进出口关税率、转让定价、外汇管制的影响等,从而进一步保障海外业务运营效率及合理的盈利水平。

接下来的系列文章将聚焦选址、合规、人才管理等话题,继续探讨供应链转型的税务考量。

注释

1. 信息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 于2020年~1%提升至2022年~7%,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相关服务

我们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