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卷”出核心竞争力——2023年中国车市回顾及2024年展望| 观点与方案

作者:管鸣宇、彭波、周冠嵩 来自: 麦肯锡 2023-12-27

麦肯锡:“卷”出核心竞争力——2023年中国车市回顾及2024年展望

ChatGPT 颠覆了整个咨询行业!不会用的公司和咨询师必然淘汰!
马上体验学习ChatGPT及其它大模型:点击体验(需输入会员密码)

注册会员无需翻墙即可使用 ChatGPT特惠:

  • (1)包月使用299   包年使用2999  | 微信:18121118831联系;
  • (2)送一个月以上的咨询报告库VIP会员,可以浏览下载上万篇咨询和行业报告

2023年的中国车市可谓热闹纷呈。从上半年惊艳全球汽车业的上海车展,到年尾若干重磅车型的连续发布,这一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不少里程碑式的事件。具体而言,如下几点令我们印象极为深刻。

2023年的中国车市可谓热闹纷呈。从上半年惊艳全球汽车业的上海车展,到年尾若干重磅车型的连续发布,这一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不少里程碑式的事件。具体而言,如下几点令我们印象极为深刻。

50%——自主品牌市占率首次突破50%。今年上海车展之后,我们在《共谱汽车业新篇章—2025中国汽车业六大预测》一文中曾提出,自主品牌有望在2025年前后达到60%左右的市占率。目前看来,自主品牌正在向该目标发起强力冲刺:凭借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自主品牌市占率2023全年有望突破50%,相比2020年的市占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

500万——整车出口超500万辆。在那篇文章中我们还提及,2025年中国乘用车出口有望达到500万辆。目前看来,这个目标有望提前实现:截至今年11月,中国整车(含商用车)出口量为476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405万辆。我国整车出口增长在过去几年堪称传奇: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突破300万辆,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有望突破500万辆,取代日本问鼎全球出口第一。

5%——车市微增约5%,但高端车型涨幅明显。中国乘用车市场在2023年取得了宝贵的销量反弹,截至目前同比增速约为5%,不但是2020年疫情以来车市表现最好的一年,而且销量也超越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在车市销量微增的同时,高端车型市占率则稳步扩大,从2022年的21%扩大至2023年的约23%(截至目前),印证了《2023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对消费者升级预期的前瞻判断。

5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逼近四成,且插混增长贡献率超过50%:中国新能源汽车(EV)在2023年持续高歌猛进,截至10月EV渗透率达到33%,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24.6%。最近几个月,月度EV渗透率甚至已经逼近40%!但与往年有所不同,插混(含增程)对EV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50%,首次超越纯电的贡献率,且远高于2021及2022年同期插混(含增程)的贡献率。我们认为,中国EV厂商推行的大电池方案的插混及增程车辆,其纯电里程足以胜任日常通勤,再叠加其接近燃油车的定价优势,正日益成为消费者从燃油车过渡到新能源出行的优先选择。

5家——技术进步一日千里,5家车企已落地城市智驾方案:自主品牌车企向来以高性价比著称于世。即便如此,头部中国车企技术升级的速度也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曾经只有极高价位的车型才可能拥有的配置,如电吸门、全车座椅带按摩通风及加热、副驾座椅老板键、多区空调、Nappa真皮内饰、矩阵式LED大灯、空气悬挂及CDC、双叉臂悬架等完全被“祛魅”了;对自主品牌的消费者而言,一度高高在上的配置都已经成为“基本操作”。即便那些在一年前还略带“科幻”色彩的智能化硬件及功能,如激光雷达、高速领航辅助等也稀松平常起来。甚至城市智驾方案也开始了批量落地。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至少5家厂商在量产车上实现了城区领航辅助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2023年堪称中国车企“降维打击”式创新开花结果的元年。由于中国车企的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其技术输入方的角色正在向技术输出方转变。中国汽车工业长久以来仰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输入,但这个情况今年发生了逆转。有两起大型跨国并购案标志着我国正逐渐从汽车技术的输入方转变为输出方。

5%——增收但不增利,中国车企利润尚不足全球汽车业总利润的5%:我们在之前上海车展文章中曾预期,虽然中国车市一派热闹,但“增收又增利”的企业仍属凤毛麟角。目前看来,全行业持续“失血”的情况尚未得到扭转,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热闹景象仍然建立在对车企盈利能力的严重消耗之上:虽然中国车市规模达到了全球汽车产业约三成,但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全球汽车市场的“蛋糕”中分得的利润却不足5%。

展望2024,我们预判中国汽车市场将发生如下深刻变化, 2024年有望成为加速“辞旧迎新”的又一年,由2023年卷出的新格局,将持续推进演变。

  • 行业整合提速。我们预计中国车市的整合趋势将在2024年换挡提速,并购将成为行业热词。中国已经涌现出了诸多极具实力的新势力车企及新兴业务供应商,这些企业不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同时对外部投资也往往秉持开放态度。那么对急于补齐在电动化及智能化领域差距的外资车企及供应商而言,此类标的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部分外资车企已经在上述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创举。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深化,越来愈多的外资车企会认识到拥抱中国相关产业链并展开深入合作的极端迫切性。同时,中国企业之间的整合也有望提速,无论是相对弱势企业之间的“抱团取暖”,还是头部车企与技术创新型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都有望成为新一年中国汽车工业的主题词。

  • 属地运营渐启。虽然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成绩斐然,但海外业务仍然以“纯出口”为主,运营模式与深耕海外市场多年的国际车企相比仍然略显稚嫩。不过随着海外销量的扩大以及整车贸易的极端敏感性,中国车企的海外运营必将转入属地运营的阶段,并从单纯的整车出口,过渡到属地组装、属地采购及生产,乃至属地研发。鉴于中国车企在核心海外市场的投资加大并逐渐步入成熟期,我们预计2024年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步入属地运营的全新阶段,这也意味着在诸如海外市场人才队伍建设、供应链管理、合规管控等领域它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但这些正是头部中国车企逐步成长为大型国际车企所必须经历的“成人礼”。

  • 插混持续发力。随着消费者认知的建立,以及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投放极具竞争力的新款插混/增程车型(预计将有上百款新款插混/增程车型在今后几年问世),我们预计插混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成为助推中国EV渗透率在高基础上进一步增长的核心力量,并给燃油车带来堪称“绝望”的替代压力。

  • 补能体验提升。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深化发展,进一步推广EV的主要矛盾抓手也将从“里程焦虑”转为“补能焦虑”,因此公共充换电网络的建设有望进一步提速。根据麦肯锡的最新调研,补能的焦虑已经成为消费者使用纯电车辆最不满意的因素。因此,不论是换电车企之间的合纵连横,还是如4C或甚至5C等的超充网络的快速铺开,在新的一年里,EV车主的补能体验将有望得到优化。我们预计更多尚未构建品牌公共充电桩的车企将投资进入补能领域,并由此给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愈发坚实的基础。

  • 技术向下渗透。随着我国智能化软硬件生态链的逐步完善,中国车企的创新脚步也将愈发加快。例如,在智能语音领域,随着低延迟、多音区以及多轮连续对话普及之后,车企的技术竞争将迈入免唤醒词以及方言识别的新阶段;在智能驾驶领域,随着高速领航辅助的普及化,车企的技术竞赛正快速进入城区领航辅助的全新阶段,并向BEV+Transfomer+占用网络的全新框架切换。除此以外,中国车企“降维打击”式创新将有望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前所未有的技术及体验,例如车身可变形、全新的车载屏及光学技术、生成式AI在车内的创新型应用等。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技术不仅将见诸于中高端车型,甚至有望向经济型车型逐步渗透,从而不断改善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 豪车重新定义。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技术平权”趋势的确认及深化,豪华车市场必将迎来颠覆性重塑。在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下,传统豪车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积累下的品牌口碑将遇到更大挑战:头部中国车企在40~50万元区间已经完全站稳了脚跟;而随着具备全新技术的新车型的发布,50万元以上的区间预计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智能电动汽车。在新对手碾压式的技术实力面前,即便是所谓的超豪华品牌也终将陷入“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境况。技术,惟有“人无我有”的技术优势,才能支撑起长久的高端品牌定位!


展望即将到来的2024年,对于不断向前的汽车人以及对新车型、新技术翘首以盼的消费者来说,必将是充满期待的一年。


ChatGPT 颠覆了整个咨询行业!不会用的公司和咨询师必然淘汰!
马上体验学习ChatGPT及其它大模型:点击体验(需输入会员密码)

注册会员无需翻墙即可使用 ChatGPT特惠:

  • (1)包月使用299   包年使用2999  | 微信:18121118831联系;
  • (2)送一个月以上的咨询报告库VIP会员,可以浏览下载上万篇咨询和行业报告

 

咨询公司专栏

...
ChatGPT+咨询数据库

每年2999元!
拥有ChatGPT+数万报告的咨询数据库

马上体验

预约咨询 | 免费咨询

联系我们

电话

181-2111-8831

邮件

tzl@chnmc.com

其它

随访:电话预约

关注我们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chnmc-com,微信扫码关注
管理咨询APP

点击安装管理咨询APP,可以了解最新管理咨询 >微信长按图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下载安装!

相关服务

我们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