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三篇文章中,我们分别探讨了中国传统外贸企业出海的初心、渠道和制造出海话题。
• 开篇:明确出海的战略必然性,理清企业初心与目标。
• 渠道篇:通过多元销售渠道布局,实现市场高效渗透与增长。
• 制造供应篇:以“四步走”策略稳步推进海外建厂,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随着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的加速国际化,组织人才能力成为新的发展瓶颈,其中组织架构、管控模式和人才体系建设成为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支撑。本篇将聚焦“谁来干”,围绕三大核心领域,探讨如何打造高效、协同的国际化组织与人才体系。
中国传统外贸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从国内组织看海外与海外组织看国内两个视角,面临组织能力薄弱、管控权责不清、人才融合困难的多重挑战。
从中国组织看海外:海外公司业务能力薄弱,多聚焦于执行,战略规划和市场应变等能力不足;难以驱动海外同频,管控难落到实处,海外业务与国内始终“隔一层”;具有外派海外能力的国内人才不足,海外人才难以融入,整体团队战斗力未达预期。
从海外组织看中国:总部支持体系薄弱,对海外业务环境不熟,资源支持不足,决策流程冗长;对海外过度管控、权责划分不清且协同机制不足,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和市场响应滞后;缺少对中企文化、整体战略理解,难以融入更大的中企国际化体系。
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从组织、管控、人才三方面重塑体系,适应海外市场的复杂需求。
组织
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的国际化组织架构通常经历三大阶段:
初步探索:设立国际业务部门,以总部直管为主,侧重海外市场开拓。
加速拓展:建立海外子公司,逐步承担生产、销售等职能,实现本地化生产。
本地经营:区域公司拥有端到端管理能力,具备更高自主权,形成全球矩阵型组织。
目前,大多数出海的中国传统外贸企业仍处于加速拓展的第二阶段,但随着国际化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向本地经营的第三阶段迈进。
组织层面建议
• 动态调整海外组织,既不能一步到位,又不能一成不变
初期以“总部直管”模式为主,随着业务扩展与复杂化,逐步赋权区域组织,转向综合型管理;成熟阶段,重点市场应成为运营主体,全面负责本地管理。
• 优先构建核心业务,支持职能先有管控基础,后逐步完善
出海初期聚焦销售、生产、研发等核心职能,业务稳定后逐步补充市场、HR、财务等后台职能;先满足管控底线,后持续强化整体支撑能力。
管控
随着组织架构逐步完善,如何有效协调总部与海外团队的管控成为国际化关键。
我们发现,出海企业的初期往往以总部管理为主,后期业务成熟后,逐步向前授权。
国际化初期:由总部主导决策,确保战略统一,减少决策偏差。
业务成熟后:逐步向海外组织授权,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倘若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职能能力(财务、人力、法务等),即仓促向前线授权,往往会面临潜在管控风险。我们认为,出海是一个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的核心议题,早期国内高管应更多投入时间与精力,确保参与前线决策,做到既有管控,又有效率。
中国传统外贸企业可灵活设定汇报机制,既强化总部管控,又保持一线必要决策权与效率。
区域销售团队:实线汇报区域总经理,确保决策快速落地。
职能管控部门(人力/财务等):实线汇报总部职能负责人,虚线汇报区域总经理,保障协同与一致性。
其他业务部门(产品/制造/物流等):实线向区域总经理汇报,虚线向总部部门负责人汇报,兼顾区域需求响应与总部战略需求。
管控层面建议
通过逐步授权、职能分工与灵活汇报机制,企业可在国际化进程中实现总部统一管控与区域高效执行的合理平衡。
人才
随着出海进入深水区,中国传统外贸企业对出海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打造面向海外市场的团队并实现文化融合,成为企业推动海外深耕的关键。在国际化人才管理方面,有三类模式:
外派模式。核心人员由总部外派,确保执行力与标准化,但本地人才上升空间有限。
混合模式。中国市场以外派为主,其他市场倾向本地化,兼顾市场响应与团队成长。
本地化模式。本地团队主导业务,市场响应快且上升渠道宽,但权责划分平衡难度大。
近年来,多数企业已意识到,至少部分岗位高度依赖海外本土人才(例如本地销售等)。因此,扩展本土化人才,推动文化融合是关键趋势之一。
选育本土人才,强化本地市场洞察,提升资源整合与执行能力。
双向文化融合,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协作,构建高效融合的全球团队。
当前,中国传统外贸企业面临国际化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选才、育才和留才方面存在系统性短板。针对上述问题,企业需要通过系统化规划与机制设计,构建完善的出海人才培养体系。
精准选才:明确能力需求,识别关键岗位,培养区域负责人。
系统育才:建立全球轮岗机制,强化文化统一与沟通顺畅。
有效留才:设计全球统一的能力模型、岗位评级与绩效激励体系,激发人才长期贡献。
文化融合:通过培训与沟通机制,增强团队信任与跨文化协作。
人才层面建议
出海有不同的路径和打法,但是识别能力的差距并补强是“无悔”举措。尤其针对未来的深度出海,企业只有系统优化组织、管控与人才,打造面向出海的强健底盘,方能支撑出海战略。为帮助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改进管理模式,我们也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梯队的公式——2X2X2+5,即两个不同的市场、两个不同的业务、两套不同的职能体系轮岗,再加上五个不同的业务场景进行压力测试,帮助国际化人才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领导力。
● ● ●
本系列文章围绕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的出海初心、渠道、制造和组织人才四大方面,探讨了企业在出海进程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理清企业布局海外初心,精准选择销售渠道,高效布局制造供应体系,以及构建国际化组织与人才团队,中国传统外贸企业可以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球经济深刻调整的时代,中国传统外贸企业不仅是商业竞争的参与者,更是推动全球创新与合作的重要力量。我们相信,以开放的心态和稳健的战略,中国传统外贸企业必将能在时代的澎湃浪潮中扬帆远航,坚定地迈向国际舞台,携手全球伙伴,共赴繁荣未来!
自2024年生成式AI技术崛起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加速布局AI领域。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迭代也推动着药械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刻的变革。2025年,作为中国首个实现技术突破的开源算法体系,DeepSeek凭借开源普惠的核心特点以及多模态生成能力等众多显著创新,革新了人机协同的价值创造范式,也推动了中国药械企业从AI-enabled(AI-赋能)到AI-native(AI-原生)的战略转型。...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愈发复杂,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变化、供应链重构等多重因素加剧了企业内外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外贸企业加速出海,通过国际化布局,从成本优势向核心能力导向迈进。...
为梳理最佳实践,我们研究了先行企业在AI技能提升方面开展的工作,面向数千名高管举办了多场AI技能提升工作坊,还采访了数十位行业专家。结果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包含五方面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