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一季度《中国经济观察》发布:中国提速 海外降速| 观点与方案

佚名 来自: 毕马威 2023-02-15

毕马威一季度《中国经济观察》发布:中国提速 海外降速

2022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3.0%,四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2.9%,高于市场预期。从环比来看,四季度经济总量与三季度持平。回顾去年,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美联储快速加息引发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同时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几大挑战叠加使得去年我国经济增速不及两会时提出的预期目标。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去年我国GDP达到121万亿元人民币,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

2022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3.0%,四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2.9%,高于市场预期。从环比来看,四季度经济总量与三季度持平。回顾去年,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美联储快速加息引发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同时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几大挑战叠加使得去年我国经济增速不及两会时提出的预期目标。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去年我国GDP达到121万亿元人民币,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

展望2023年,中国从疫情防控中快速走出,宏观政策更加突出稳增长,消费有望加速修复,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推动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平稳,同时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拖累也将减少。国际方面,通货膨胀率回落使得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人民币汇率、资本市场压力有所缓解,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稳定。此外,2022年基数较低,也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提升。我们预期中国经济将加快复苏,全年实现5.7%的增长(图1)。展望海外,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预期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提速、海外降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有望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图1:GDP增速,当季同比,%

640.jpg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注:2023年数据为毕马威预测。

去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新十条”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工作,国内各地也相继迎来感染高峰。本轮疫情大部分感染者都显现出一定症状,感染后通常会减少外出。因此,各个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和当地的疫情传播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交通最不拥堵的日期,通常也是疫情传播的高峰。例如,北京交通拥堵延时指数在12月18日达到阶段低点,由此推测这段时间也可能是北京的感染高峰。我们整理了全国99个大中城市(不含香港)的交通拥堵情况,这些城市GDP合计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0%左右。分析这些城市的交通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疫情在全国各地的传播时间以及经济恢复情况。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疫情传播的高峰出现在12月27日左右,当天全国有15个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出现最低点(即疫情达峰)。截至1月2日,全部主要城市疫情传播均已达峰(图2)。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1月21日也表示,全国80%的人已经感染过疫情。

图2:防疫放开后每天交通拥堵指数出现最低值(疫情达峰)的城市个数,个

640.jpg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此外,我们比较了各城市今年春节前后20天分别与2019年同期相比的交通恢复情况。在春节前20天,99个城市中有25个城市交通出行状况已超过2019年的同期水平,春节后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68个城市,全国经济活动正加速回归正常化(图3)。可以看到,中国正快速从疫情中走出,为2023年经济复苏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3:全国主要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2019年恢复情况,7天移动平均

640.jpg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产出方面,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较前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图4)。其中,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较三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12月以来国内各地相继迎来感染高峰,工业企业生产时长回落,供需双弱。此外,交通物流同样受到限制,企业供应链压力有所加大,拖累工业生产。而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对钢铁、水泥、机械设备等行业生产造成影响。同时出口增速回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四季度同比下降3.8%,使得工业生产承压。展望未来走势,地铁客运量、货运量等高频数据显示经济活动触底反弹,1月以来工业生产正在稳步修复过程中,将支持今年经济复苏。

图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 %

640.jpg

从经济景气指数来看,经过3个月的萎缩,制造业PMI在2023年1月再次返回荣枯线之上,达到50.1,较12月提升3.1个百分点。制造业供需两端景气度均明显回升(图5)。从供给端来看,随着人流、物流的有序恢复,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较12月大幅回升,表明配送时间有所改善,企业供应链压力有所减轻。此外,从业人员指数为47.7,较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上升。综合来看,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水平较快回暖。同时,与需求相关的订单指数同样出现快速修复,新订单指数由12月的43.9升至50.9,显示疫情后内需恢复速度较快。而海外主要市场经济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对我国出口形成制约,新出口订单指数依然低位徘徊。由于国内疫情快速过峰以及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在连续四个月保持在收缩区间后,重回至54.4,较12月飙升12.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环比增幅较大,反映了服务类企业对后续经济预期显著回升。

图5:中国制造业PMI和商务活动PMI,当月值,%

640.jpg

从需求端来看,2022年我国消费总体恢复依然缓慢,疫情对线下接触性的服务消费尤其产生明显影响。202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0.2%,显著低于疫情前的平均增速水平。居家生活和必需品商品销售良好,但餐饮收入降幅较大。从全球消费复苏经验来看,疫情高峰过后,消费随着防疫措施的放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反弹,消费增速较疫情前的水平有所提升,随着疫情防控的全面放开以及中国经济的复苏,我们预期今年消费将加速回暖。

春节期间,全国假期出行和消费已经出现显著改善,餐饮、观影等消费加快修复。国家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图6)。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显著高于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疫情期间我国消费的复苏一直落后生产和出口,后续伴随着社会活动恢复正常,消费修复的空间很大。同时,政府也在出台更多的政策促进消费的复苏。例如,多个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扩内需、促消费放在优先位置,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部分省市也已发放消费券,帮助消费回暖。随着线下消费场景逐步恢复,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尤其是服务类、接触类、体验类消费将得到明显改善,支撑经济增长。

图6:2023年春节消费情况

640.jpg

▲数据来源:艺恩数据,国家文旅部,毕马威分析

也要看到,汽车、房屋在居民消费开支中仍占有重要比例。根据限额以上零售消费数据计算1,汽车类和房地产相关消费(家电、家具、装修建材等)合计占比达到36%(图7)。由于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和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全国性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退出,叠加目前房地产销售依然有待改善,汽车和房地产行业的企稳对消费复苏十分重要。

图7:汽车和房地产相关消费占限额以上零售比例,%

640.jpg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投资方面,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较三季度放慢2.6个百分点。在投资的三大支柱中,制造业、基建、房地产投资2022年全年同比分别增长9.1%、11.5%、-10.0%(图8)。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是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房地产市场则表现低迷,投资总额出现历史上首次负增长。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将推动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平稳,同时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拖累也将减少。

图8:固定资产投资分部门,当月同比,3月移动平均,%

640.jpg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出口方面,2022年全年出口增长7.0%,较前三季度回落5.5个百分点。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需明显走弱影响,10月开始我国出口增速转负,且下滑幅度持续扩大。近几个月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出口都出现负增长,不过我国对东盟出口仍然录得正增长,成为出口的主要贡献项。2022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量不断创新高,特别是8月以来,月出口量均保持在30万辆以上(图9),全年出口量突破300万辆,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国内汽车出口占比也从之前的不足4%提升到目前的13.6%,对我国外贸促进作用明显。中国在汽车出口上的突破,新能源汽车功不可没,去年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及国际贸易将继续减速,外需放缓给中国出口带来压力,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可能转负。

图9:中国汽车出口

640.jpg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宏观政策方面,2022年公共财政收入2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6%。政府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财政收入增速放慢的主要原因。全年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2.4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全年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1%。此外,政府性基金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为7.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6%。2022年由于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土地购置意愿不足,地方政府供地力度减弱,土地拍卖收入表现低迷。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仅为6.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3%。从广义财政来看,2022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同比下降6.3%,给未来财政空间和公共投资力度带来一定影响(图10)。

图10:历年全国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收入

640.jpg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财政部表示将继续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并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此外,财政政策要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我们预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进一步发挥重大作用,拉动有效投资。

货币政策方面,四季度货币政策延续支持经济稳增长的取向,在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持续发力,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总量方面,去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结构方面,一是抵押补充贷款(PSL)自2022年9月以来显著放量,特别是11月PSL净新增规模与期末余额创下2022年内新高,配合前期推出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基建和房地产领域的融资需求,形成精准有效投资,助力经济稳增长(图11)。二是2022年9月底建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12月创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结合去年早些时候创设的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继续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图11: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万亿元

640.jpg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货币政策定调为精准有力,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4.93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最高。一方面政府鼓励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另一方面开年以来地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基建和制造业融资需求有效释放,企业中长期贷款达到3.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万亿元,并远超历史同期水平。与此同时,1月货币供应量(M2)增速同比达到12.6%,较上月提升0.8个百分点,同样与银行对企业信贷加速投放有关。此外,外资加快流入带来人民币增量也有助于M2的增长。我们认为,后续总量方面,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都仍有空间,降准降息概率依旧存在,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与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相配合,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支持楼市尽快企稳回暖。结构方面,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做到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国际方面,1月IMF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各国央行为应对高通胀所采取的快速加息以及俄乌冲突将继续对2023年的经济活动造成干扰,但随着中国重新放开,以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韧性强于预期,经济下行风险有所缓和,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2.9%,较10月份的预测上调了0.2个百分点,但这一增速依然低于去年的3.4%,也显著低于3.8%的历史平均水平。由于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导致经济活动疲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IMF预计84%的经济体2023年的通胀水平将会低于2022年的水平,全球通胀将从2022年的8.8%降至2023年的6.6%。发达经济体年均通胀预计将从2022年的7.3下降到2023年的4.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预计将从2022年的9.9%下降到2023年的8.1%。

我们就全球32个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梳理,本轮加息周期以来,截至1月末,10个发达经济体中有9个将政策利率进行了上调,平均上调幅度为324个基点,过去三个月平均上调幅度为67个基点。日本是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政策利率不变的国家,将短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0.1%,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0%(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但日本央行于12月20日宣布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区间上限从此前的0.25%上调至0.5%,以调整国债市场功能,使国债收益率曲线更为平滑。这一举措推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较10月下旬的高点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伴随着日本就业市场持续改善,工资增速和物价水平均出现上升态势,核心通货膨胀率创下40年来的新高(图12),日本央行行长日前表示通缩已经不再成立。当前日本政策调整步伐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4月日本央行将迎来新任行长植田和男,目前市场认为日本央行大概率将逐渐退出YCC政策。

图12:日本通货膨胀率,%

640.jpg

▲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

22个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有20个经济体上调了政策利率,整体利率上调幅度也继续扩大,平均加息764个基点,较10月末提升74个基点。大幅度的加息政策效能正在逐步显现,企业借贷成本上升,投资、消费、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全球经济活动正在放缓。而全球融资环境收紧可能会加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务困境,需要企业重点关注。

注释

[1] 限额以上零售数据包括年商品销售总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末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上),以及年商品销售总额在500万元的零售企业(年末从业人员在60人以上)。


 

咨询公司专栏

预约咨询 | 免费咨询

联系我们

电话

181-2111-8831

邮件

tzl@chnmc.com

其它

随访:电话预约

关注我们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chnmc-com,微信扫码关注
管理咨询APP

点击安装管理咨询APP,可以了解最新管理咨询 >微信长按图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下载安装!

相关服务

我们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