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大败局》中几位悲情人物的兴衰史,心中不胜感慨,既为牟其中、唐万新、褚时健及胡志标经营企业的独特超常能力所折服,又为他们为成功所迷而忘却企业经营根本,最终导致事业大厦轰然倒塌而感到无比可惜。企业成功
读了《大败局》中几位悲情人物的兴衰史,心中不胜感慨,既为牟其中、唐万新、褚时健及胡志标经营企业的独特超常能力所折服,又为他们为成功所迷而忘却企业经营根本,最终导致事业大厦轰然倒塌而感到无比可惜。企业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要使企业走向失败的原因无外乎几种,我们从这几位人物的变迁过程中可以粗略看出,做企业光靠机会与热情是不够的,做企业有其根本。每一个要想持续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坚守这些根本,才不致于重蹈他们的覆辙。
先看牟其中,不愧被吴晓波称之为“时代先锋”,其对企业发展道路有着很强的先知先觉能力。他当年被定性为反革命企业家的理由,后来不少被证明是正确的。他在1975年就提出了“反动论点”:“中国的前途在于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的方式,建立起商品生产的经济体系”,四十年后来看这些,足见其眼光之深远。“烟草大王”褚时健,也是个能走在时代与体制前面的人,他第一个打破体制束缚,将烟草的产销供一体化,在短短几年中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的奇迹。唐万新与胡志标也是时代的“枭雄”,他们擅于把握时代的机遇,有着超乎常人的市场敏感嗅觉,用“杠杆”“资本”“效应”“品牌”等这些正常的市场手段使企业迅速积累而创造奇迹。这几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虽然最终是失败了,但不能否定其成功有其必然因素,那就是能敏锐地觉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各种机遇,能有勇气打破体制与机制的束缚,有企业创业的冒险精神,有激情、灵活与创新的企业家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企业管理家所必须具备的。
每一位“弄潮儿”出现问题后,我们总有无数的反思,牟其中、唐万新们也不例外。笔者从中也认识到了,企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必要因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这些因素,包括:领导者必须是有德的管理者,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竞争力胜过品牌与规模,慎用多元化的战略等。
1.领导者必须是有德的管理者
企业经营成败关键是领导者,对于那些机遇型企业尤其如此。有德的企业家寓意深远,除了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外,还要有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能够有良好的在利益面前保持冷静的能力,能自我控制,清楚自已的行为导向与结果。上述四位企业家本身首先输在有德上,褚时健为国家创造千亿税收,但为了一己私利,不但使个人受牢狱之灾,还使明星企业遭受重挫,快速下滑。牟其中为个人的政治利益不断铤而走险,无所不用其极,甚至用诈骗等手段来达到目的。所以,一个领导者,必须以德为先,一个有德的领导者才可以带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缺少这一点,即使短时经营企业成功,那也肯定是“一招鲜”,终为历史所淘汰。
一个企业犹如一个人,现金流就是体内的血液,现金流一旦枯竭,企业也就寿终正 了。所以,企业经营必须首先要考虑现金流,虽然很多企业,应用财务杠杆撬起了巨大的财富,但风险也骤然累积,某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面临财务危机。牟其中的南德,胡志标的爱多与唐万新的德隆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最终都由于资金危机而使企业一朝垮塌。现金流的问题最须重视的是在企业继续投资时,这个时候一定要确保投资不成功的前提下,不影响整个企业的现金周转,这是企业家必须确保的底限,否则就是赌博,胜负难料。
这里说的竞争力是指企业有自身独特的产品与服务,在这个行业中,它是别人很难替代的,要么技术领先,要么管理先进,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努力方向。但当前,不管是媒体还是政府的导向,都是简单地追求大,追求规模,爱多这样的企业就是拼命做规模,不做管理与技术方面的竞争力,最终是无法持续的。所以,做企业必须防止片面地做大规模,一旦规模大了,管理就跟不上,人才没这么多,资金不一定能周转等问题就出来了。复旦企业管理学家徐卫民就提出了观点:“做企业要做隐形冠军,在自已行业内做深做精,让别人很难模仿,先要确保有钱赚,这才是做企业的最终方向。”
4.慎用多元化的战略
曾经盛极一时的企业,在到达巅峰之后往往无法持续前进,继续获得成功。如何保持基业长青?这是每一个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必须面对的问题,牟其中等人物就算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企业管理存在的短板,看到个人成为有德企业家存在的巨大差距,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才能真正确保企业的基业能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