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看到一句话,说一个人必须有一个不以之为生的职业。颇有感触
“思维的乐趣”网站(www.mindmeters.com) 是个很让人喜欢的集体博客网站(有趣网站更有趣 www.you78.net)。作者们大都是与新闻、媒介有关, 很多人有东西方的教育、生活、工作背景。有些文章有点小资, 但也不乏新意。有一次看到一句话, 说一个人必须有一个不以之为生的职业。颇有感触。
有啥的卖啥。人都是靠自己最擅长的谋生,挑夫走卒也罢, 文人学士也罢。但当一个人以某个职业为生的时候, 对这个职业而言,这人就失去了独立性。例如作家写稿, 一旦跟家里的柴米油盐挂起钩来,这写作就不再会单纯, 写作过程就不一定会有多愉快。教授靠讲学为生, 但如果他的报酬直接与学生的评估有关, 则容易引起讲课内容投学生之好, 教给学生的并不一定是最应该教的。一个人喜欢发表演讲, 因为他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不一定最受欢迎; 但如果他以演讲为生,他的积极性则可能受到影响, 因为他得考虑听众喜欢听什么,结果不能畅所欲言。
这就是说,如果你想真正享受某个职业, 把它与谋生的职业分开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如同字面上的意思, 独立性来自没有利益关系。任何东西,如果与自己有利益关系, 则失去其独立性;没有独立性,你的观点则未必就是最客观的。 你的快乐也罢,忧愁也罢,就不一定最客观。没有客观性, 你就失去了真实性。没有真实性,你的思想也罢,观点也罢, 还能长久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名人都是靠成名前默默无闻时的成就传世, 不管是文学还是科学。为什么成名后就很少有传世之作呢? 因为盛名之下,一举一动都涉及很多利益、甚至一帮人的利益。 做得好、做得坏,影响很大。 他们在他们所成名的行业已经失去了独立性, 一个曾经令他们昼夜不寝、 为之倾倒的职业已经成为一个谋生的职业, 反倒成了绑架自己的利器。 这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他们职业生命的终止。想想看, 如果梵高的画在生前就能卖千百万美元, 他还能创造那么多的传世之作吗?
套用泰戈尔的话,当以某个职业为生时, 无异于给自由的鸟儿的翅膀挂上了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