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咖啡连锁企业如何留住“花心”的消费者呢?
在境外的部分国家,星享卡完全免费,而且星巴克还在移动端应用中提供数字星享卡,星巴克的官方APP让顾客一目了然知道自己所获得的积分数量,为用户推送优惠信息。星享卡的积分制度,成功提升了消费者的忠诚度和黏度,通过不断地进行星星奖励和对应阶段的优惠券发放,吸引用户往门店跑。
除了买咖啡时由店员进行推荐办卡,2015年,星巴克在天猫上开设旗舰店,货品主要包括电子/实体星礼卡、电子/实体星享卡和共 21款咖啡兑换券,销情火爆,试营业的第一天,就获得了 1800个收藏。
2015年12月,星巴克天猫店推出限量2000张的特别定制版星享卡(1999元一张),第一天即销售告罄。此外,连上星巴克店内的Wi-Fi,用户的手机会自动连接其在天猫的旗舰店,多渠道促进销售。
会员的作用不只是增加品牌黏性,还可无息使用大量预存的现金,其2013财年的财报显示,星巴克在美国拥有约700万活跃的“星享卡”用户,美国1/3的交易用储值卡交易,全球充值金额达到37亿美元。
试水移动支付
当国内BAT们在大把烧钱补贴用户时,星巴克的“移动支付”走出了这个怪圈,其发展起源可追溯到2009年。当年,星巴克发布自己的第一款手机应用,并于2011年整合移动支付功能。
用户通过会员卡号登录账户后,不仅可查询所有个人账户信息,还能在此直接完成个人信用卡对会员卡的充值。在星巴克门店消费时,在收银台直接扫描手机应用中的会员账号二维码,即能完成支付。
2012 年,为了提供更好消费者体验,星巴克以 2500 万美金投资了Square(Twitter 之父 Jack Dorsey创办的移动支付公司)。星巴克 CEO Howard Schultz进入 Square 董事会。然而双方合作并未达到预期,其手机支付应用“钱包(Wallet)”一直没有成为星巴克的主流支付应用。Howard Schultz 也在一年后离开了 Square 董事会。
Howard Schultz 将移动支付看作是重中之重,随后推出了自家的移动支付应用。如今,在美国地区,星巴克App 平均每周能转化 600 万次购买,占到实体店总购买量的 15%。
而星巴克的移动支付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美国市场外带咖啡占比大和支付体验顺滑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其预付卡式“随行卡”体系。
星巴克13年前推出预付卡式的“随行卡”体系,功能和银行所发行的借记卡相当接近,消费者可在里面储值,并在各处星巴克网点刷卡消费,它甚至允许用户帮朋友买星巴克咖啡,具备类似“转账”的功能。
收购茶品牌
星巴克其实也擅长销售茶饮产品,据报道,其收入年增长率达15%,势头很猛。资料显示,2012年11月份,星巴克以6.2亿美元买下在纽交所上市的茶叶零售商Teavana,后者在美国拥有301家门店。这个茶品牌在北美拥有超过500家门店,市值超过10亿美金。
与星巴克结缘之前,Teavana 一直是以卖散茶为主。其后,星巴克对 Teavana 的改造非常彻底。2013 年 11月,首家专卖茶饮和轻食的茶馆“Teavana Fine Teas + Tea Bar”在纽约上东区开业,虽然没有星巴克的品牌印记,但是销售模式与星巴克提出的“第三空间”(星巴克将自己定位为独立于家庭、工作室以外的第三空间)类似,非常注重用户的消费体验。
曾有媒体报道称,2016年下半年,Teavana茶馆将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门店,不过遭到星巴克中国否认,其官方的回复是:星巴克中国旗下品牌Teavana在2016年并没有计划在中国开设专属实体门店,而是茶品牌Teavana将进入星巴克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门店进行销售。
星巴克做这么多看似与卖咖啡无关举动,本质始终围绕着人来做文章,以触发更多生活、商务场景,并优化其体验,借助多种方式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强化社交元素,创造“关系价值”并牢牢守护它。(本刊记者谢金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零售商接连宣布最近几周他们经历了假期中最不温不火或者说彻头彻尾让人失望的销售境况。而星巴克,周二抛出一份爆炸性的收益报告,足已成为零售行业一个显著的亮点。...
7年前,当霍华德决定来北京开设中国区首家门店的时候,西雅图星巴克总部的伙伴们心存疑虑:中国是喝茶的社会,怎么可能去那开店?如今,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达到2000家,已经成为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