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惠普最大股东,同时也是创始人所设立的基金会大举抛售公司股份后,惠普的股权变得极其分散,全体股东皆为中小股东,更无人成为惠普的实际控制人。
这导致了一个奇特现象:惠普董事会成员并非大股东提名或指
自2005年,惠普最大股东,同时也是创始人所设立的基金会大举抛售公司股份后,惠普的股权变得极其分散,全体股东皆为中小股东,更无人成为惠普的实际控制人。
这导致了一个奇特现象:惠普董事会成员并非大股东提名或指派,几乎都是与公司没有一点关系的独立董事。
看看这些独立董事组成的董事会都干了些什么。
今年初,惠普董事会主席还对外表示,董事会的首要职责是支持CEO李艾科为惠普制定的全球竞争战略,时隔半年,李艾科被董事会轰下台,理由是此人担任惠普CEO期间,公司股价狂跌一半。这时有媒体曝光,在李艾科上任CEO之时,竟没有一个董事见过他。此类事情在惠普董事会中发生过两次。
2010年,惠普董事会开掉了业绩不错的前CEO赫德。赫德在职时,惠普股价并不糟糕,只因他涉嫌性骚扰,且有2万美元的开支报告问题,就被踢出公司。后又因带走了1220万美元的现金遣散费,招来股东对董事会的起诉。
惠普董事会的“糗事”还没完。2006年爆出窃听丑闻,导致大批董事离职;今年8月,惠普宣布战略转型,却阐释不清整个战略计划,外界一头雾水,宣布转型的次日,公司股价跳水。
被《纽约时报》贴上“史上最烂董事会”的标签后,惠普已成为各公司董事会研讨董事会行为准则的最新案例。
联想柳传志指出,究其根本,都是因为没有“主人”。事实上,惠普创始人后代卖掉公司股份后,惠普就成了独立董事的公司,小股东说话缺乏分量,而独董与公司又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只代表股东看管公司财务,至于公司战略、前途、利润,通通不在他们的关心范围内,于是,曾经的“惠普之道”演变成如今的董事会乱象。
由此可见,大股东在公司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大股东缺位,公司的未来和命运便无所系。